【博士创新项目论文系列】中国企业节能政策影响研究——基于“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准自然实验

时间: 2024-03-11 12:46:51 |   作者: 行业新闻

  原标题:【博士创新项目论文系列】中国企业节能政策影响研究——基于“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准自然实验

  此系列为当代经济学基金会“2020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介绍。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节能目标。工业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能源消费主体,其节能水平的提高对中国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因此,“十一五”时期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企业节能政策,促进工业公司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其中,“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就是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开展的一项针对高能耗大企业的节能政策。千家企业是指 9 个重点耗能行业内的 1008 家重点用能企业,其能源消耗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3。“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要求千家企业在“十一五”期间节能 1 亿吨标准煤左右,占整个“十一五”技术节能目标近 1/2。因此,全面考察“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宏微观影响对评估中国现有企业节能政策的实施效果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同时深入分析企业的行为反应也可以为未来更有效的企业节能政策设计提供指引。

  论文利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提供的外生政策冲击来识别企业节能政策的影响,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内容展开:

  具体而言,本论文首先详细描述了近年来中国工业公司能源使用的发展的新趋势和典型特征,并简要回顾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实施始末;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污染企业数据和工业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节约能源的效果,并考察了公司实现节能目标的具体途径;其次,利用工商注册数据构造企业股权网络,识别企业的关联方,然后采用多处理组的双重差分方法检验被监管企业向其关联方企业的产能转移行为;进一步地,基于行业节能约束差异,探究被监管企业没办法转移给其关联方的剩余需求是否会溢出到行业内别的企业;最后,构建异质性公司制作模型来刻画企业在政策实施前后的生产选择行为,并利用中国经济普查数据、工业公司数据、污染企业数据、工商注册数据及前述企业层面实证结果校准模型参数,从而结构估计“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对被监管行业的总体影响。

  研究表明,第一,千家企业在加入节能行动后会通过减少产出的方式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但是与行业内别的企业相比,千家企业的能源效率并没有提高。第二,千家企业不愿轻易放弃原有的市场占有率,在节能政策推行后,会将部分产能和利润同时转移给其同行业的关联方企业。第三,关联方转移无法完全弥补企业节能政策导致的产出损失,因此,部分无法转移的需求会被返还给市场重新分配,进而对行业内别的企业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第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对行业整体能源使用的影响并不积极。在节能量方面,关联方企业和行业内别的企业能源使用的大幅度上升抵消了千家企业大部分的节约能源的效果;在能源效率方面,重点耗能行业存在很明显的规模经济,千家企业被迫向行业内别的企业转移产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能源资源从高效率大企业流入低效率中小企业的过程,最终节能行动反而降低了行业整体的能源效率。

  论文研究结论提醒政府在未来企业节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企业可能的应对行为以及企业间能源效率的异质性。具体而言,在政策手段上,应当弱化直接的节能总量目标控制,加强市场化政策工具的运用,迫使低效率企业承担更大成本压力,推动产能向高效率企业集中。如果没办法避免总量目标控制的做法,那么在节能目标设定过程中,应当详细评估企业的节能潜力,并据此设定合理的节能目标,防止企业因没办法完成节能任务被迫采取反而有损整体能源效率的应对策略。此外,在节能政策的执行和考核过程中,应当重视企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节能措施的应用,加强对集团内产能转移的监控。最后,应当配合实施财税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节能降耗,同时为公司可以提供信息和技术上的支持,帮企业突破能源效率瓶颈。

  第一,在特征事实上,本文是首篇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来测算能源效率并考察企业间异质性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学者们对中国企业能源效率特征事实的认识,还从微观视角分析了造成中国“微观节能技术赶超,但整体能源效率依然落后”现状的最终的原因,为未来更有效的企业节能政策设计提供了参考。

  第二,在研究视角上,现有关于“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对企业影响的文献主要关注企业在政策实施后的生产率和出口变化,却忽视了节能政策的出发点是改善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本论文不仅分析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对企业能源使用量和能源效率的影响,还考察了公司实现节能目标的具体途径,以及节能目标约束强度对企业节能方式选择的影响。因此,本论文有助于加深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对企业节能政策的实际效果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的了解,是对现有节能政策评估类研究的一个重要推进。

  第三,在研究对象上,本文将企业节能政策影响研究的关注对象从被监管企业扩展到被监管企业的关联方企业和同行业内别的企业。既有文献在评估企业节能政策影响时大多只关注政策对被监管企业本身的影响,而忽视了节能政策还可能通过竞争效应、价格效应等途径对行业内别的企业产生溢出效应,给宏观节能目标实现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本论文利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机会,考察了被监管企业向其关联方企业和行业内别的企业的产能转移和产能溢出行为。这不仅有助于研究者全面认识企业节能政策的影响,还能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准确地预估企业节能政策的总体效果。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不仅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企业节能政策的微观影响,还利用结构估计方法考察了企业节能政策的行业影响。相比于已有研究普遍采用的回归分析方法,结构估计方法不仅仅可以克服企业数据不完全的缺陷,直接测度政策制定者最为关心的政策总体效果,还可以区分出节能政策对不同企业的独立影响,解决双重差分方法中处理效应和控制效应难以分离的问题。这对今后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有溢出效应的政策的研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此外,本论文还将企业的股权网络加入模型框架,增强了规模依赖型政策模型对企业规模分布和企业行为反应的拟合效果,这是对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规模依赖型政策的宏微观影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拓展。

  综上,论文的工作在解答中国现实政策问题的同时,也为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规模依赖型政策研究提供新的关注点和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