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2023年为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

时间: 2024-02-11 12:57:07 |   作者: 新闻中心

  央广网西宁2月1日消息(记者张海东)2月1日,在刚刚召开的西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西宁市人民政府市长石建平代表西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绩。

  过去一年,西宁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极为不易的成绩。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

  过去一年,谋划建设“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分别建立项目库,策划近百个项目,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47.4%、贡献率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比重63.3%、贡献率64%;一般性工业投资占全省比重过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全省贡献率278.3%。走在前作表率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实质进展,为全省发展作出了西宁贡献!

  过去一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底色更加厚重。全力推进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建设,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城西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植物园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率先在全省试点绿电溯源认证机制,甘河园区跻身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国最大装配式污水处理厂-湟乐污水处理厂建成通水,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类及以上。保护湟水河就是保护自身的家园,我们不遗余力守护好全市人民的“母亲河”。

  过去一年,率先在全省建成市政管网地理信息“一张图”,实现地下管网智能化大数据实时监管。开通运行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入选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持续优化道路交互与通行管理,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5%。人民公园、文化公园等20处沿街园林绿地拆墙透绿,浓浓绿意尽收眼底,市民纷纷点赞。

  过去一年,创新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成为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再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国字号”荣誉。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获评全国10个养老工作成效明显城市之一,成功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市和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过去一年,生态基础愈发坚实。全面完成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河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南北山四期绿化等重点生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平方公里,完成国土绿化28.7万亩,森林覆盖率37.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62.3%。启动建设北川和第七污水处理厂,三污扩能、六污提质建成投运,市区生活垃圾污水日解决能力提升至近60万吨。积极融入碳交易市场,探索搭建“碳积分”平台,减排二氧化碳23万吨。清洁取暖改造20万户,城区清洁取暖率98.2%。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6天、优良率94.8%,“西宁蓝”让西宁人引以为豪。

  产业“四地”建设聚能成势。与中科院盐湖研究所共同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构建“一协议、一机制、一方案”工作体系,搭建以研发平台、中试支撑基地、重点技术成果应用示范为主体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会同国网青海电力公司共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高质量编制建设纲要,谋划11项示范工程和28项重点任务。制定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民俗文化赏冰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创建省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73.5%、120.9%。布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打造牦牛、草莓、食用菌、高原冷凉蔬菜四个明星单品,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联盟。产业“四地”建设全方面推进、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具有西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越来越完善。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粮食播种面积92.2万亩,产量23.6万吨、创6年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9%,高于全省17.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5.1%,单晶硅、多晶硅、碳纤维产量分别增长1.3、1.9、1.2倍。培育9家产值超百亿元头部企业,全球海拔最高、单体顶级规模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全面投产,超高功率光伏组件生产实现“零”的突破,西宁跻身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十强城市。引进光伏垂直一体化、高纯多晶硅、单晶拉棒等74个项目,省外到位资金230亿元,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能级加速跃升,聚链成群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新增减退税、降缓费56亿元,帮企业融资46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9%和5.9%。开展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17.2亿元,限额以上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31.5%、65.6%、59.2%。青藏高原首座智算中心揭牌运营,建成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等6个数据中心,以数字赋能产业升级,高水平发展的韧性和后劲不断增强。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盐湖废弃物生产镁质复合墙体材料、藏药炮制关键工艺国内领先。兰西城市群建设和兰宁两市合作持续深入,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青字号”锂电池享誉海外,“西宁号”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高原冷凉蔬菜出口东南亚,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27.8%,占全省比重近八成。率先在全省实施区域内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建设,入榜全国营商环境改善进步最快城市和央视营商环境创新城市。我们的西宁蒸蒸日上,高原古城充满活力!

  城乡面貌焕发新颜。祁家城立交、湟中路整治、羚羊路下穿等20个项目建成投用,路网密度增至5.7公里/平方公里,实现“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覆盖。改造雨污分流44.5公里,整治186处管网混错接点,治理13个积水点,城市安全韧性慢慢地加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成运行,全省首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发电。建成86个高原美丽乡村,改善7200户农民居住条件,巩固提升4万人饮水安全。湟源县、鲁沙尔镇、贾尔藏村入选首批省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朔北藏族乡、池汉村、上圈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城乡携手共谱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全面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落实各类帮扶资金9.5亿元,带动3.3万户群众稳定增收,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8%。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9万人次,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92.4%。建成投用15所中小学、幼儿园和74家托育机构,新增5900个学位和5000张托位。启动国家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家庭照护床位”模式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尕布龙》秦腔现代戏参加全国展演,《情系小高陵》填补全省网络电影创作空白。改造2.7万套老旧小区住房,筹集29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如期交付保交楼1.3万套,《住宅物业星级服务规范》填补了区域标准空白。

  全年压减“三公”经费支出17.4%,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80%以上,承诺的十大类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过去一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