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得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1-13 21:46:01 |   作者: 华体汇app苹果版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持续影响、大宗商品的价值的大面积上涨以及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我国铁路客运遭受了冲击。2022年,国家铁路完成客运发送量16.1亿人次,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由于铁路系统收入下降和国企改革持续深入,铁路客户相应减少了铁路机车车辆相关配件的采购,导致公司业绩受到了一定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54.3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6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05.6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33%。公司总资产114,490.71万元,比上期期末增长2.6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7,136.78万元,比上期期末增长0.4%

  2022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259.56万元,同比减少1.34%。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证书、国际铁路行业认证体系证书、江苏社会责任杰出企业称号。列车电气故障智能监测装置的研发项目、标准地铁紧急疏散门的研发等研发项目有序进行。本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了“紧急疏散门”、“电气故障诊断设备”等4项专利。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了山东必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长春必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2家全资子公司拟开拓新的盈利点。

  公司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强化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高和改善产品的质量和产品交货期的水平。在生产的全部过程的不同工序中,公司要求车间人员实施自检和互检,质量部、车间管理人员对生产的全部过程的质量实施质量监控,对关键控制点实时管控。当生产部自检或质量部检验测试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质量部、生产部及研发技术中心就产品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做多元化的分析,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并进行改善,提高品质保障的程度。质量部根据生产和服务相关内部控制程序对产成品进行最终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入库,确定保证产品入库质量。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对发展轨道交通具备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是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全力支持。工信部出台的《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进一步指出,应从轨道交通网车辆、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管理系统、智能化装备及应用和关键技术四个方面推动我们国家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实现全面发展。

  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步伐日趋加快,下业的持续发展轨道交通有关技术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高功率密度、智能化、高可靠性、轻量化、模块化、节能环保等成为行业未来重要发展趋势。技术水平的提升,加速了轨道交通相关这类的产品的更新换代,为技术密集型的公司能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预计技术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将促进轨道交通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未来,中国的普通铁路、高速铁路以及大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将大规模展开,对机车、动车组、地铁等车辆的需求将持续扩大。轨道交通运输装备需求的增长,势必也将拉动车辆用电力电子、智能控制等相关这类的产品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因此更有助于轨道交通相关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是全球高铁行业相关实力最强的国家,拥有全球顶级规模的高铁网络。依据数据显示,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年的9.8万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15.5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公司成立以来专注于中高速动车组列车、城轨列车等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基本的产品包括车辆通风系统、电缆保护系统和智能控制撒砂系统等系统化、系列化产品及其他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

  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公司在产品品种类型、产品结构、生产的基本工艺、新材料应用、技术服务等方面一直在优化升级,自主研发了多个技术水平行业领先的系统化、系列化产品,在生产的基本工艺方面先后通过多项权威国际认证,包括国际铁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TS22163:2017)、DIN6701粘接体系认证、EN15085-2轨道车辆焊接体系认证、美国CWF焊接体系认证、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体系证书等。

  凭借优秀的产品的质量、专业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公司与中车青岛、中车长春、中车唐山、北京地铁、四方庞巴迪等国内主要整车制造厂商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产品已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内外多种型号动车组列车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成都、沈阳、青岛、土耳其伊兹密尔、新加坡、印度孟买、印度诺伊达等城市地铁车辆。

  公司乘着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升级换代的东风,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秉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理念,围绕产业链下游整车制造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逐步推进业务、产品和经营模式的升级。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公司已形成科技含量高、种类丰富、质量放心可靠的产品特色,工艺高超、模式先进、供货及时的生产特色,各部门联动、响应快速、服务非常周到的客户服务特色,以及内部创新与合作研发相结合的研发特色。凭借优秀的产品的质量、专业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公司得到下游各大整车制造商的广泛认可,并与中车青岛、中车长春、中车唐山、北京地铁等国内主要整车制造厂商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围绕产业链下游整车制造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逐步推进产品升级,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结构:

  首先,公司不断丰富产品品种类型,完善产品结构,打造了车辆通风系统、车辆电缆保护系统、智能控制撒砂系统、障碍物与脱轨检测系统等多个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系列,各产品系列品种齐全,能实现用户多样化采购与集中采购的需求,同时,减少分散采购导致装配公差不匹配的风险,降低采购成本;

  其次,公司可按照每个客户个性化采购需求来做快速产品设计、开发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实现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再次,公司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擎,在生产的基本工艺、材料运用、产品性能等方面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

  公司历来重视产品与技术创新,建立了完善的创新机制。在企业内部,公司从组织架构、人员配备、激励机制等多个角度搭建了完整的研发创新体系;在公司外部,公司成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合作研发机制,结合公司实际的需求,积极与外部高校、科研机构及整车制造企业组织新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的基本工艺改造、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公司逐步推进产品升级和业务升级,在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公司先后研发了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行业领先的单品。公司研制的“轨道车辆智能控制撒砂系统”和“轨道车辆废气排放装置”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2011年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公司技术中心被无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无锡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9年公司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2019年度江苏省小巨人企业(制造类)”,2021年,成为国家专精特“小巨人”,企业还取得了“江苏省民营科技公司”称号。截至本报告期末,企业具有各类专利权57项,在申请的发明专利22项。

  凭借优秀的产品的质量、专业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公司得到下游各大整车制造商的广泛认可,并与中车青岛、中车长春、中车唐山、北京地铁等国内主要整车制造厂商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产品已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内外多种型号动车组列车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成都、沈阳、青岛、土耳其伊兹密尔、新加坡、印度孟买、印度诺伊达等城市地铁车辆上。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在行业内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轨道交通关系公共安全,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很高。公司格外的重视产品质量,在提升产品品质方面精益求精。公司积极地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质量管控,并且建立了一套涵盖采购、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在生产的基本工艺方面先后通过多项权威国际、国内认证,包括国际铁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TS22163:2017)、DIN6701粘接体系认证、EN15085-2轨道车辆焊接体系认证、美国CWF焊接体系认证、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体系证书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精湛的生产的基本工艺,能保证公司产品质量能够很好的满足下游客户严苛的产品质量要求。

  公司建立了系统的客户的真实需求响应机制,能够全方位、高效率地实现用户需求。一方面,针对客户突发性、临时性需求,公司建立了一支技术水平高、响应速度快、服务周到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对于无法远程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八小时之内到达客户现场开展问题处置工作;在主要客户所在地,公司派驻专门服务人员进行一对一服务。另一方面,针对客户个性化采购需求,公司建立了涵盖市场、研发、生产和采购等各业务部门的联动机制,能够高效地满足客户多样化采购需求。公司专业、及时、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公司总部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区位优势明显。首先,长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发达,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产业完备。公司生产和研发所需的各项原材料和产品检测服务等大部分可以实现就近采购,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各式运输网络发达,确保公司可以满足客户对供货及时性的要求;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科研院所众多,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轨道交通配套产品制造企业主要是按项目进行订单导向式生产,客户的真实需求具有多样性,项目供货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供应商的研发设计水平、生产组织能力和工艺制造水平。经过长期发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生产管理及技术人才,具备同时执行多个生产制造项目的能力。公司在6S管理制度基础上,引入TQM(全面质量管理)、TPM(全员生产维护管理)等精益生产的管理理念,并上线MES制造执行系统(如ERP生产管理系统),采用“阿米巴”团队独立核算激励机制,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改善,从而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对配套产品供应商的准入要求非常严格,均会选择产品研发水平较高、产品质量过硬、产品供应快速和售后服务优质的企业作为合格供应商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且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供应商。对新进入者来说,建立品牌并获得整车制造商的认可需要长期积累。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产品质量、交付及时性、技术服务、快速响应等方面获得了各大整车制造商的广泛认可和信赖。公司与中车青岛、中车长春、中车唐山、北京地铁等国内知名整车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具备了先发优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铁路局官网及国铁集团官网,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其中国家铁路6,208亿元;投产新线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旅客运输量出现下滑,货物运输量持续增长,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6.7亿人次,同比下降35.9%;完成货物发送量49.3亿吨,同比增长4.5%。其中,国铁集团完成旅客发送量16.1亿人次,同比下降36.4%;完成货物发送量39.0亿吨,同比增长4.8%。据中国城轨协会2023年1月发布的统计快报,截至2022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累计有55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年当年新增南平、金华、南通、台州、黄石5个城轨交通运营城市。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公里,新增运营线年,国家将全面完成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投产新线公里左右);预计国铁集团完成旅客发送量26.9亿人次、同比增长67.6%,货物发送量39.7亿吨、同比增长1.8%。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批复石家庄、杭州2个城市的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批复苏州、东莞、广州3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方案,涉及项目线亿元,新增项目系统制式全部为地铁制式。

  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政策和发展趋势变化,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项风险挑战,坚持聚焦轨道交通装备主业,深入推进新领域拓展,提升整体经营质量和效益。

  公司总的发展战略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夯实传统业务为基础,以相关多元化为策略,将公司打造为现代化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业集团。围绕公司总的发展战略,公司将继续深耕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这一领域:一方面,努力做大、做强现有业务板块;另一方面,继续深挖客户潜在需求并据此开展针对性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与此同时,公司将精心组织本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确保募集资金得到合理、有效地使用。

  2023年公司面临着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风险与机遇并存,公司将围绕拟定的战略目标,夯实基础,创新增效,为实现年度目标,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未来公司一方面将继续巩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通风系统、电缆保护系统等传统成熟产品业务的市场竞争地位;另一方面继续大力推广智能控制撒砂系统以及接触式障碍物与脱轨检系统等新产品,将这两类产品发展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高产品性能。

  公司下业很集中,主要客户是中国中车(601766)下属的各轨道交通车辆整车制造商,与公司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期,提高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轻量化水平,提高车辆的可靠性等是当前世界轨道交通车辆装备制造的重点发展方向。公司凭借丰富的行业积累,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并开展针对性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工作,持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进一步夯实科研人才的队伍建设,不断招聘优秀人才充实研发队伍,努力打造一个专业齐全,功能覆盖项目预研、产品开发、测试验证等各研发环节的完整研发队伍体系;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构建现代化的研发试验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客户需求。

  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必得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是壮大公司研发力量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使公司的整体研发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为公司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公司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各自工作职能范围内,对员工安全生产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公司安全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定期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公司各部门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职责,细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消防应急救援演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火救灾能力。

  持续完善涵盖薪酬、绩效、素质测评、培训及招聘等各业务模块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现有岗位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将建立更加有序化的岗位竞争、轮换、激励、淘汰机制,激发各个部门人员工作动力和创新活力。

  本次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公司结合长期发展战略,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发展规划,因此公司将精心组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包括做好前期的储备人员招聘及培训工作,精心组织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项目建成后确保项目高效运营,做好募集资金管理工作等,使募集资金得到合理、有效地使用。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而轨道交通则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因此,国家各类相关政策性文件一直将轨道交通行业列为优先发展和加快发展的行业。得益于此,处于轨道交通业上游的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业近几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果未来国家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导致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速度下降,对轨道交通装备需求量减少,进而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当前,新增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拉动轨道交通装备需求的主要因素。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国家对该类投资项目的审批规定了严格的审批标准和审批程序。近几年来,国家不断下放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这有利于地方政府灵活、高效地实

  施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但也有可能导致地方过度投资。在当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下,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已成为我国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但是不排除存在政府部门收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或放缓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审批进度的可能。如果国家收紧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审批,则可能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资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鉴于轨道交通关系公共安全,如果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或者运营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其他意外状况,也可能会直接影响政府部门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审批及实施进度,进而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发行人主营中高速动车组列车、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下游客户主要为轨道交通车辆整车制造企业。而国内轨道交通车辆整车制造行业非常集中,在中高速动车组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低速动车组列车)制造领域,中国中车下属的各整车制造企业几乎占据了国内100%的市场份额。这种行业特性导致发行人客户非常集中。目前,在公司产品涉及的领域,中国中车下属各整车制造企业独立采购,但是,如果未来中国中车下属各整车制造企业通过联合招标等集中采购方式选择供应商,进而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营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处行业存在认证、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壁垒,市场准入条件较高。由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旺盛以及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不断发展,本行业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潜在竞争对手参与竞争,市场竞争程度可能加剧。如果将来公司不能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格局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持续保持研发水平、产品质量、产品供应速度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可能会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鉴于轨道交通关系公共安全,轨道交通装备相关新产品、新技术投入使用前的审查、认证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如果公司未来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对未来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致使公司在新技术的研发方向、重要产品的方案制定等方面不能做出准确决策,则公司研发项目将存在失败的风险;并且,即使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成功,也存在不能得到市场广泛认可或经济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公司管理团队、核心技术人员等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未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公司对于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如果将来公司不能根据研发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及时引进优秀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公司业务经营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轨道交通车辆装备关系公共安全,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很高。为实现用户的质量要求,公司已建立起涵盖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质量检验等各业务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把控产品质量。自设立以来公司未发生任何重大产品质量事故或质量纠纷。如果将来公司产品出现质量缺陷,影响到轨道交通车辆的正常运行,将会损害公司声誉,降低客户对公司的信赖度,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产品使用的原材料种类较多,且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主要原材料包括铝管、不锈钢板、裕得丽板、吸音材、玻纤布、铜绞线、保温材料等并且公司使用的许多原材料是小众新型材料,无公开市场价格。如果整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会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020年末、2021年末及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9,286.05万元、20,112.55万元和23,857.69万元,占各年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7.45%、18.03%和20.84%,占比较高。公司客户主要为央企和大型地方国企,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小。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龄结构良好,1年以内账龄的应收账款占比均在80%左右。但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应收账款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加,如果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不力或客户经营情况恶化,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可能增加。

  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3,081.54万元、10,989.42万元和13,183.82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0.67%、9.85%和11.52%。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轨道交通车辆整车制造企业,其对配套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公司产品交付给客户并经对方装车调试、验收合格后,方能取得收入确认凭证确认收入。行业的特殊性及其产品特征决定了下游客户的生产周期和回款周期较长,进而导致公司与客户的结算周期较长。这导致公司发出商品占款较多,存货周转周期较长。未来随着公司规模的持续扩大,存货规模也将进一步增大。若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则可能使公司面临流动性风险,这将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业务集中于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制造领域,产品的市场需求与下游整车制造行业的景气度密切相关,而整车制造行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我国轨道交通领域投资情况。如果未来铁路行业投资或者产业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公司的技术服务不能持续实现用户需求,整体原材料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收益不及预期或其他因素导致公司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公司自身未能及时进行调整,则不能排除公司在未来期间的经营业绩无法持续增长,甚至可能出现公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的风险。

  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凭借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以及公司较强的创新能力、配套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公司盈利能力较强。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末,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1.05%、55.39%和52.91%。如果未来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人力成本上升都将使公司面临毛利率水平下降的风险。

  本次发行完成后,发行人净资产规模将大幅增加。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从建设到达产需要一定时间,募集资金到位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效益实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发行人的即期回报存在被摊薄的风险。

  公司于2011年10月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分别于2014年8月、2017年12月、2020年12月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报告期内公司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如果未来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生调整或公司不能持续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本次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运用全部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巩固和提升公司现有产品的市场地位,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力。如因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项目延期实施,或因行业竞争加剧、市场环境突变、项目管理不善导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如期实施,均可能导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效益。

  此外,根据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计划,本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如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则存在因折旧和摊销大幅增加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坚群及其配偶刘英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70.47%股权。若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对公司在发展的策略、经营决策、人事安排和利润分配等重大事宜施加不利影响,公司及中小股东面临利益受损的风险。

  股票价格的波动除受公司的盈利状况、发展前景等与自身生产经营有直接关系的因素影响外,还受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货币政策、经济政策、市场心理、股票市场供求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股市存在频繁波动的风险。投资者在考虑投资本公司股票时,应预计到前述各类因素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并做出审慎判断。如果投资者投资策略实施不当,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中车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必得科技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